Auld Lang Sang,中文通常譯做「驪歌」,通常是用在除夕夜,老友們齊聚一堂迎新送舊時舉杯高歌的歌曲,但是功用各有巧妙不同。Auld Lang Syne, 這首曲子的英文唸法是「歐─蘭─桑」,意思是good old days( 美好往日),為英國知名的友誼之歌。歌詞是由十八世紀的蘇格蘭名詩人羅勃.彭斯(Robert Burns)在一七八八年的十二月十七日填寫的,當時距離洋人最重視的耶誕節還有一個星期,急景凋年之際,目擊好友歡慶老友相聚的歡欣之情,一向就很熱中採集蘇格蘭民謠的他,突然想起蘇格蘭語中的一句Auld Lang Syne最適合表達這種心情,就在填詞的同時,他也將一首耳熟能詳的蘇格蘭民謠重新改編成曲,歷經兩百多年的口耳相傳,成為歐美人士在新年除夕時最愛吟詠的歌,每年除夕時分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都有萬人倒數計時迎新年的活動,「十、九、八、七……」聲後,大家互相擁抱親吻,再大聲合唱這首Auld Lang Syne,歡慶新年。
詞曲皆美,是Auld Lang Syne風靡全球的魅力所在,歌詞大意如下: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豈可遺忘老友,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不再思想起?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豈可遺忘老友,
And auld lang syne!         和美好往日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為了美好往日,親愛的
把Auld Lang Syne這首曲子處理得最用心的電影,當屬膾炙人口的愛情悲劇《魂斷藍橋》,在該片的強力傳播下,Auld Lang Syne遂成為全球共通的驪歌語言。《魂斷藍橋》的劇情描寫一對初相識的情侶到飯店用餐共舞,這家飯店習慣打烊前會演奏告別圓舞曲,其實就是演奏Auld Lang Syne,樂聲淒美,樂師更會順著音符,逐步將譜架前的燭火逐一熄滅,最私密的黑夜時光,留給現場的有情人相擁相憐,再鐵石心腸的人在此情此景下也很難不動心。但是Auld Lang Syne不只是定情之歌,更是無情之歌。這對情侶後來因為一次大戰而分離,男方誤傳在空戰中身亡,女方淪落而為妓女,戰後一對苦命鴛鴦再相逢,也論及婚嫁,卻在拜會男方家長時,女方才驚覺身份不配對方顯赫家世,偏偏男方用心安排同樣這首Auld Lang Syne的音樂,她們再度起舞,情依舊,緣卻已盡,同樣的音樂曾經美甜,如今卻成了最殘酷的嘲諷。女方選擇黯然失蹤,最後更是魂斷藍橋,情天長恨!
中文版的驪歌大致是這樣唱的:「驪歌初動,離情轆轆……天上人間,偏隔一方,一思兮一心傷……」電影「遠離非洲」中,梅莉.史翠普發現丈夫在驪歌聲中另抱新歡,黯然返回莊園,加速了她與勞勃.瑞福的地下情的滋長;黑澤明的「醜聞」中,酒醉的大律師為了重病的女兒不惜出賣受了冤枉的客戶,只能在酒館裡唱出了來年要更好的告罪心聲,但是歌聲才歇,他還是得為五斗米折腰辱節。同樣一首Auld Lang Syne,或喜或悲,巧妙各有不同,全看用心和匠心。
以下是各種版本的驪歌,讓我們試聽ㄧ下
 
 
 
 
 
 
驪歌6萬丈光芒
 
 
驪歌8(兒童合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neken1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